首页» 编研科研» 档案编研» 国家编研动态

抗战时期英烈档案编研工作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公布了三批含有共计1085名 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的名录,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开通“中华英烈网”。随着党和国家对革命 英烈宣传工作的重视与推进,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在宣传抗战英烈事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杨庆春认为,《大理抗战英烈名录》的文献材料征编工 作有助于铭记英烈丰功伟绩,传承 族抗战精神。李果霖指出,对区域抗战英烈档案文献的编研能 够展现全民族抗战的区域特色。此外,当前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作 也存在不足,如黄自娟提出,当前对于英烈个体形象缺乏深度挖掘, 且呈现方式和路径较为单一,缺乏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和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宣传呈现方式。郑东 燕等认为,当前编研工作存在随机、应景、任务导向等问题,缺乏可持续性发展规划。综上,当前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作中,仍存在编研成果与社会需求匹 配较差,编研系列化成果少,编研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为此,从传播革命文化的高度,开展抗战英烈 档案编研研究,对广泛宣传英烈抗战事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现实意义。

1 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作的现实机遇与存在问题分析

1.1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作的现实机遇分析

(1)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引领

2016年5月,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发《国家重点档案专项 资金管理办法》,强调为重点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财力支持。 2016年6月,国家档案局发出启 动《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工作通知,要求各省级档案馆积极发挥 与各编纂单位之间的纽带作用,推进抗战档案汇编工作。202 1 年4月,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中强调,要利用档 案宣传解读党史重要人物,加强 “英模档案”编研,引导干部群众 坚决抵制各种歪曲党的历史、丑化英雄模范的错误言论。党和国 家开展抗战档案编研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抗战英烈档案的编研提 供了政策支持。

(2)档案编研工作实践基础

随着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抗战英烈档案的编研 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在档案汇编 方面,辽宁省档案馆编纂的《东 北抗日义勇军档案史料》共收录 近2000件有关东北各地义勇军组 成状况、日常运作、分布情况、抗 战活动等方面的档案文献;福 建省档案馆编制的《台湾义勇队 档案画册》和《台湾义勇队档案: 1937—1946》,收录了多个档案馆 珍藏的台湾义勇队档案和图片,为 研究台湾抗战义勇队抗战历史提 供了宝贵档案材料。在视频制 作方面,锦州义勇军研究会协助中 央广电总台等部门制作了以辽西 义勇军抗战史为题材的新闻片和 纪录片48集,还协助辽宁省文化 厅共同为义勇军后裔录制口述历 史纪录片4集。“中华英烈网” 载录了186万名烈士基本信息,收 录了3000多名中华著名烈士的英 雄事迹。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 作的进一步开展有着坚实的实践 基础。

1.2 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编研需求匹配问题

从当前抗战英烈档案编研的 工作现状来看,还存在内容和形 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第 一,缺乏针对性编研。例如,陕西 档案馆协同其他机构整理了英烈 传记、遗著、信件、手稿,以展览配 合讲解的形式向公众开放,但是 成果缺乏面向不同年龄段和适应 现代信息特征的传播形式,不能 满足新时代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 求和心理期待。第二,编研精 品较少。当前部分档案馆抗战英 烈档案以“汇编”为主,研究教育 性编研成果较少。以视频编研为 例,部分编研成果出现创作商业 化和娱乐化现象,不能发挥作品本身要表达的含义,难以顺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需求。 第三,编研形式单一。这一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数字人文和多媒体 等理论与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等方 面,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公众短、 平、快的碎片,阅读需求,不利于 编研内容的传播。

(2)档案编研机制问题

档案编研实践证明,开放性 社会化编研机制有利于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技术和理念优势,为档 案编研工作提供保障。目前,抗战英烈档案编研机制存在问题主 要有:第一,在编研主体上,尚未 形成协同机制。多数档案馆主要 依托自身力量开展编研工作,尚 未建立内外协作、上下联动、协同 共建的开放性编研机制。如江西 省档案馆主要依靠馆内人员开展 编研工作,但是编研人员普遍经 验不足,缺乏较高文化素养,文字 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也不甚乐观, 极大影响了编研工作的成效。此外,当前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作 还需要与不同知识背景、不同行 业领域的力量开展合作,尤其是 将具有军事学科背景学者纳入到 工作队伍之中。第二,在编研 客体上,缺乏资源整合机制。抗 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 争,战场分布广泛,很多重大历史 事件与人物事迹的档案文献都分 散保存在各个地区的档案馆、纪 念馆、博物馆以及烈士遗属和个 人收藏者手中心。档案文献分散 导致英烈档案资源体系不健全, 未能形成资源优势,影响了编研工作的开展。

(3)编研方法优化问题

就以往的抗战英烈档案编研 工作而言,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涉 及两个方面:第一,在编研技术 方面,编研方式较传统,对多媒体 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偏低, 编研成果不具有多样性与新颖 性。这对抗战英烈档案编研产品 的可读性,以及传播广度造成不 利影响。其二,在呈现形式方面, 以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专题 综述、史志研究为主,综合运用视 频、音频、图像、图文等方式呈现 编研内容的成果较少,导致了抗 战英烈档案编研成果不能满足当 下不同层次社会公众的阅读和利 用需求,阻碍了编研成果的广泛 传播利用。

2 抗战英烈档案的编研思路构想与对策提出

2.1抗战英烈档案编研思路

以传播抗战英烈精神、弘扬革 命文化为理念,利用新技术手段, 构建开放性协同编研机制,深入挖 掘英烈档案文献,通过研究性、宣 传性、教育性编研,传承优秀革命 文化,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助力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

2.2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对策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开放 编研机制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人手,创新 编研理念,依托档案馆,整合图书 馆、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部门等 相关机构的力量,摒弃传统封闭式 编研模式,构建“内举外联”的 社会化编研机制,开展抗战英烈档 案编研工作。开放式社会化编研 机制的构建,一方面有助于寻求本 单位其他部门的信息、智力、资金 支持,多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开展 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另一方面有利 于加强与宣传、文化、高校、科研等 部门的联系沟通,整合社会各界力 量,协同开展编研,推进抗战英烈 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

(2)依托数字技术,搭建档案 编研平台

为提高编研效率和质量,建议 构建一体化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平 台。首先,设计初始化模板,如设 计抗战英烈档案汇编、参考资料、 专题概述等模板。编研者便可基于 各类模板对档案资源作进一步加 工、处理和整合,继而形成最终编 研成果。第二,扩展选题路径。 首先,利用大数据和语义网技术优 化信息提取,从网站问卷调查、浏 览页面统计,以及来馆利用登记和 统计等信息中了解用户需求。其 后,结合馆藏档案资源情况,推荐 编研选题。同时,创新呈现方 式。各界编研者通过一体化编研平 台,将成果以图片、影像、VR/AR 等直观形式展示,可以增加编研成 果的吸引力。

(3)顺应社会需求,打造精品编研成果

第一,研究性编研。抗战英 烈档案研究性编研旨在为抗战英 烈研究提供文献支持,工作思路 包括:首先,通过加工、编辑和出 版,提供抗战英烈档案汇编。例 如,国家图书馆通过收集273个县 的抗战英烈名录,并进行加工与 编辑,出版《抗战阵亡将士资料汇 编》,为地方修史编志提供了重要 依据。其次,通过编写、编撰、 公布抗战英烈档案等方式,提供 相关参考资料。例如,为切实发挥抗战英烈档案的研究作用,云 南省大理州政协启动了《大理抗 战英烈名录》《抗战老兵》等资料 征编工作。在各界专家学者通力 合作下,编著出系列英烈参考资料,在宣传抗战英烈事迹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宣传性编研。为拓展 编研产品宣传范围,建议采用数 字编研技术、新媒体传播技术等 手段,创新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 作。其一,创新编研技术。建议 工作人员将传统编研手段与数字 技术、人工智能等相结合,创新档 案编研工作方式。如利用数字技 术、VR/AR技术等,编制电子杂 志、报刊、图书,短视频、专题片和 专题数据库等,为社会各界提供 形式多样的编研产品。其二,优 化呈现形式。通过电子杂志、短 视频、纪录片、互动直播等方式, 融合图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信息,呈现多样化编研成果。如 中央广电总台与锦州义勇军研究 会等合作,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 编制新闻片与纪录片,在广泛 宣传抗战英烈事迹方面取得显著 效果。

第三,教育性编研。2019年 1 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新 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 落实推进。为此,结合各级院 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编制基于抗 战英烈档案的教材等资料,对开 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 义。编制方法为:首先,明确编研 对象。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生年龄 特征,确定适合的编研选题和方法,科学规划编研工作。其次,设 计编研内容。编研内容应以《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教育的蓝本》为设计目标,通过编研抗 战英烈事迹,弘扬抗战英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最后,选择呈现方式。如针对中小学的编研 成果需要提高吸引力,增加可读 性,以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为主, 辅以短视频和纪录片等形式;面 向高校的编研需要结合其电子设备使用现状,推送形式可包含电 子期刊、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教 育类APP以及短视频等,满足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